大疫三年,过往每轮疫情峰值过后,我国经济都呈现出阶段性回升。今年以来,疫情管控强度升至2020年新冠暴发以来的高点。付出了诸多艰苦代价后,当前全国性的疫情高峰似已过去。“疫情落,经济起”,如此历史线性外推,未来经济能否重现反弹故事?
疫情冲击已不同过往
过去两年,对于疫情流行的地区,往往需要花费一个月左右实现“动态清零”。然而,对于传染力更强的奥密克戎病毒,平均清零所用时长已延至两个月左右,防控成本加大。出现少数病例后及早介入进行管控已是常态,甚至即刻“静态管理”也屡见不鲜。
过去几波疫情峰值过后,管控强度往往很快回落。本轮疫情峰值已过,但目前全国局部城区甚至主城区封控的城市数量仍处高位。2020年初疫情峰值过后一个月,防疫管控指数下降约20%,但本轮降幅尚不足10%。
经济修复也不同过往
本轮疫情严峻地区的经济重要性更为突出。当前疫情峰值过去已近一个半月,但从现有疫情分布的地域来看,这些省市占全国GDP的比重仍高达40%,而该值在2020年疫情峰值后的一个月就很快回落到20%。目前商品房销售、工业开工率、城际公路迁徙规模、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等修复均不明显,而2020年诸多数据则在相同时长内快速修复5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居民与企业新增信贷呈现历史上的首度转负(剔除票据融资),实体部门资产负债表收缩迹象明显。票据利率再度降至零附近,折射出实体融资需求异常疲弱。消费者信心、城镇调查失业率等(剔除季节性效应)甚至弱于2020年疫情暴发期,大城市及青年失业率均创历史新高。
展望未来,在微观主体资产负债表持续受损的情形下,社融等经济先行指标的扩张依然十分有限。且与过往两年经济“亮点”截然不同的是,当前出口正面临趋势性的下行压力。这些似都预示,本轮疫情峰值过后的经济修复进程或更为平缓,更像是U形,而非V形。
(作者伍戈系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童、曹海巍、俞涛系长江证券研究员,牛拗、徐鸿诚、余吉双、徐睿系长江证券实习研究员)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伍戈经济笔记”,原标题为《修复之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