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有关情况,以下是发布会要点汇总:
商务部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会上介绍,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商务部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各项稳外贸政策,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是提升外贸质量效益。持续推进优进优出,大力发展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贸易,推动劳动密集型产品高端化、精细化发展。支持品牌产品出口,增加能源资源产品、优质农产品进口,培育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二是支持外贸创新发展。积极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外综服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加快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建立绿色低碳贸易标准和认证体系,培育绿色低碳贸易主体,加快推动绿色贸易的发展。
三是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完善内外贸一体化的调控体系,促进法律法规、监管体制、质量标准等相互衔接,培育内外贸一体化的平台,支持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推动外贸企业多渠道拓展内销市场。
四是全力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仍然继续,商务部将加大力度应对,努力缓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堵、断等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五是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要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大经贸展会,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用好RCEP自贸协定,积极推动加入CPTPP和DEPA进程,深度参与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国际合作。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础支撑 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内在要求
盛秋平会上介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础支撑,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内在要求。
商务工作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商务部和有关部门一道,充分发挥商务工作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的优势,在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线上线下融合、城乡区域协调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助力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内外贸一体化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内外贸一体化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一是内外贸市场规模日益壮大,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二是内外贸一体化管理体制基本形成,我国逐步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相衔接的国内经济管理体制,内外贸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内外贸市场准入和货物跨境流动障碍大幅减少,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三是内外贸市场对接活跃,成长起了一批既从事外贸,又从事内贸的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
线上线下加速融合。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成效显著,线上线下融合步伐加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了13.1万亿元,自2013年起,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网购用户十年内呈现爆炸式增长。到去年6月份,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了8.12亿人。快递服务业发展迅猛,去年超过了1000亿件,是2012年的近20倍,业务量位居世界第一。
商贸流通助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推进农产品市场改造提升,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全国现有农产品市场4.4万家。从2014年起,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40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4.8万个,带动了618万贫困农民增收,助力了脱贫攻坚。同时,我们改造提升重点城市的步行街,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发展品牌连锁便利店,促进商旅文体联动,居民购物休闲体验更加便利、更加多元。
去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0%
盛秋平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贸易大国地位不断巩固。我国从2013年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20年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又跃居全球第一。去年,以美元计,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0%,跨越了5万亿、6万亿两个台阶,创了历史新高。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达到了15.1%。
二是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占比显著提高,民营企业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汽车、船舶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逐步成为新的增长点,汽车出口额比2012年增长150%。
三是贸易创新发展成效显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层出涌现,跨境电商综试区已经扩展到132个,区内企业建设海外仓超过2000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也扩展到了31个。
四是市场多元化取得积极成效。积极拓展亚洲、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贸易伙伴不断增多,市场布局日益优化,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与自贸伙伴贸易额占比达到了35%。
五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贡献突出。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带动就业1.8亿人。去年,货物与服务进出口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了20.9%。我国进口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3.4%,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复苏。
十年来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 主要体现在量质齐升和结构优化上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会上介绍,十年来,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量质齐升和结构优化上面,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出口商品结构更加优化,机电产品唱主角。2021年,我国出口21.73万亿元,其中,包括手机、电脑、集成电路等在内的机电产品就占了12.83万亿元,接近60%。
二是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经贸合作互利共赢。2021年,我国进口17.37万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51.2%。
三是贸易伙伴多元发展,国际市场布局更加合理。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这些传统市场贸易伙伴的地位稳固,上述贸易伙伴2021年合计占我国外贸的38.3%。
四是外贸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2021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了56.7万家,其中民营企业47.6万家,外商投资企业8.2万家。
五是外贸发展的新动能不断激发,竞争的新优势加速形成。对外开放平台发挥作用明显,2021年,我国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分别增长了23.8%、26.4%和57.7%。
持续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盛秋平会上介绍,自2013年以来,商务部会同有关方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持续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一是深化贸易畅通,“一带一路”市场地位显著提高。2013年至2021年,我与沿线国家年度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1.8万亿美元,增长了73%。
二是加强投资合作,产业链供应链融合程度显著提高。2013年至2021年,我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1613亿美元,沿线国家在华投资设立企业3.2万家,实际累计投资712亿美元。
三是推进项目建设,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高。2013年至2021年,我国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累计约1.08万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286亿美元,涵盖交通、电力等多个领域。
四是完善机制平台,交流合作效率显著提高。双边经贸机制不断健全,已推动建立了超过100个贸易畅通、投资合作、服务贸易、电子商务合作机制
全国统一市场是成熟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蒲淳会上介绍,全国统一市场是成熟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第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重要基础。
第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畅通经济循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重要前提。
第三,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
第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