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志愿帮忙运送物资”“我志愿挨家挨户上门做核酸”“我志愿在抗疫一线宣传,让大家无事不出门、出门戴口罩”……近日,在抗疫战场上,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曾因一时糊涂犯下错误,正在接受社区矫正,疫情面前,作为社会的一员,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极投身战“疫”一线。
“大白”扎根高风险区
“戴好口罩,不要出门了。”“大家有什么需求,可以联系我们、联系社区。”连日来,像这样的话,在海南省东方市高风险区明珠小区里,社区矫正对象王林(化名)、刘胜(化名)已经重复说了无数次。
疫情期间,王林和刘胜所在的辖区被划为封控区,他们主动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负责高风险小区封控楼居民的核酸采集和生活物资保障。
“第一次进入封控楼,我多少还是有点紧张,但是看到医护人员淡定的姿态,很快就平静下来。”刘胜说,防护服不透气,核酸采集要3至5个小时,整个人闷在防护服里面,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以前觉得‘大白’很酷,这次才体会到医护人员的辛苦。”
儋州市社区矫正对象杨丽(化名)入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采集核酸样本(儋州司法局供图)
参与社区抗疫志愿服务以来,他们每天都要走上万步,从挨家挨户上门做核酸信息采集到维持秩序、送生活物资,从值守卡点到防疫宣传,都能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
问他们累不累,王林说:“不累。我以前不懂事犯了错,感谢司法所和社区给了我这次融入社会、回馈社会的机会。”
刘胜则表示,特殊时期,能尽自己的一份力,感到很高兴。
抗疫一线“宣传员”
8月24日早上7时,在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镇黎明村,随着一声声核酸检测通知的喇叭声,社区矫正对象吴刚(化名)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志愿工作。
吴刚年轻时,不慎沾染了毒品,在家人及政府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戒除毒瘾,走上正轨。
在陵水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时,吴刚就毫不犹豫地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得知核酸检测宣传需要人员后,他主动揽下了这份工作。
吴刚每天拿着小喇叭,走村串巷宣传,动员居民出门做核酸检测。
“做核酸时要戴好口罩,保持1米以上距离。”做完“小喇叭”宣传工作后,吴刚就在核酸采样队伍里忙了起来。
他不仅是“扫码员”,也是“调剂员”,负责点位人员协调、物资保障和辅助等工作,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出来做志愿者,也算是对社会的一点贡献。”吴刚说。
甘作“搬运工”保障物资
“好的,马上送过来。”8月25日12时许,连续多日为隔离点居民解决困难的儋州市司法所社区矫正对象杨丽(化名),正满头大汗地拖着一大箱生活物资,穿过一道道门,将隔离点需要的生活物资送到居民手里。
看到大家收到物资后开心的笑容,杨丽内心充满了力量。
“看到新闻报道一线工作人员很辛苦,我刚好学护理专业,于是就想帮着分担一点。”杨丽这样说道。
今年17岁的杨丽已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10多天。她曾因犯错受到法律的制裁,如今,她想以志愿服务的方式,义无反顾站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用实际行动悔过自新、回报社会。
这期间,杨丽辗转被分配至社区、隔离点协助核酸采样和搬运物资工作。
在社区做志愿服务时,核酸采集的“大白”人手不够,她就随时顶上,每天挨家挨户上门给行动不便的老人做核酸采集。
刚到隔离点,杨丽也没让自己闲着,主动穿上了防护服,每天天还未亮就已赶至隔离点帮忙送物资、清理居民生活垃圾。
杨丽所配送的隔离楼层有6层,每一层有170户,为保障居民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她每天都是最晚才吃饭,“中午一忙又到了下午两三点才能吃上饭,晚饭基本上要晚上十点才有空吃。”杨丽说,穿防护服来回跑,流很多汗,也不能喝水。
抗疫在继续,杨丽的志愿工作也在继续。(记者 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