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金羊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思琦 通讯员 周小莉
9月24日,由广州市越秀区文联主办、越秀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的“匠心独具——越秀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民间工艺作品展”在越秀区陈树人纪念馆开幕。
35名国家级、省级、市级工艺大师及传承人创作的近百件艺术作品齐汇展览,全方位展示越秀民间艺术家的风采。
颂党恩、庆国庆
近百件艺术作品集中展出
据了解,本次展览从今年年初开始筹备,于9月24日-9月30日在越秀区周树人纪念馆展出。展览主要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讴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的百年光辉历程,精心创作近百件文化精品。
本次展览展品种类非常丰富,有国家级工艺大师李定宁及其传承人李斌成的牙雕作品,其展品构思巧妙、精雕细刻;有广州榄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曾昭鸿及其传承人的作品,其展品采用极具广府工艺特色的镂空雕、镶嵌、圆雕等技艺创作;有广式红木宫灯省级非遗传承人罗昭亮及其传承人的作品,其展品集绘画、木雕和玻璃工艺于一体;还有广彩、广绣、剪纸、盆景等精美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级工艺大师李定宁及其传承人李斌成为庆祝建党百年特别创作《百子贺寿》的牙雕作品。作品中呈现在灯火通明的蓬莱仙境里,100个天真活泼、神态焕发的仙童,齐向老寿星拜寿的热闹场景。
李斌成告诉记者:“这个作品花费了3年多的时间完成,雕刻100个仙童也有着多子多福的寓意,借此也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恩之心。”
越秀区文联主席莫振山表示:“越秀区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之所以举办本次展览是希望将党的精神和非遗的文化有机结合,在庆祝建党百年的同时,也进一步传承、展示非遗文化,拉近群众与非遗文化的距离。”
传承与创新
非遗新生代作品亮相展览
在本次展览中,不乏有许多80后、90后非遗传承人的作品亮相。其中,95后宫灯技艺传人卢碧瑶的《四海升平》作品将传统宫灯创作技艺与现代年轻人审美结合,体现非遗新生代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据了解,卢碧瑶的技艺是从外公罗昭亮(省级非遗传承人)、母亲罗敏欣(市级非遗传承人)处传承而来。如今她是家族里第四代宫灯技艺的传人。
通过作品简介了解到,《四海升平》是一个小巧的四方形座式台灯。台灯底座四面镂空图案为海浪纹,代表四海及海上丝绸之路;灯筒上盖四面画着花卉,其中正面的图案设计是木棉花以及党徽,体现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寓意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发展繁荣,四海升平。
罗碧瑶的外公罗昭亮也向记者分享道,《四海升平》这个作品相较于传统的宫灯作品有着许多创新。“传统的宫灯作品相对复杂,而孙女的设计就很简约,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同时,传统的宫灯一般为六方形或八方形,在上部灯头往往会做很多雕琢的工作,但是孙女选取了四方形,在作品上部也没有进行过多设计,而是在下部底座加以雕琢。”
当谈及未来对宫灯技艺的传承是否有担心时,罗昭亮表示:“我并不担心,因为宫灯有实用照明、装饰性、收藏性、艺术性等,所以宫灯技艺有很强的生命力,现在也有许多年轻人跟着我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