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由广东美术馆主办、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展览总监、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担任策展人的“缺题——梁铨个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展。展期至9月12日。
00:28
梁铨是中国最早将传统水墨结合抽象创作的艺术家之一,他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同行者。从85新潮的杭州到美国,再回杭州,然后又到北京,他最后决定长居改革开放最前沿但远离艺术生态中心的深圳。
这一时期所跨越的几十年,正是本次展览作品生成的阶段。此次“缺题——梁铨个展”将他不同时期的绘画表达带入当下,是对其三十余年创作的一次小结。
梁铨 《无题》
梁铨在展览现场表示,本次展览的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有题目,一类没题目。有题目的作品,非常符合中国人对文字与绘画合一的想象;没题目的,冠以“无题”,给予了观者更多理解的可能性,这可以看作是梁铨给看画人所设的一个迷局,同时也是他给自己建的一道防火墙。至于展览的名字“缺题”又与“无题”稍有差异。“缺”并非等同于没有,仅是不求全,更具某些主动性。
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梁铨正是以其最具代表性的水墨拼贴,铺开淡然悠远的味道。
在创作中,梁铨所用的彩色纸张拼贴的方式,源自铜版画中的技法“薄拼贴”的借用。在薄纸上涂上糨糊,压在铜版上,经过铜版机的滚动,这些纸片的背面和纸张压在一起,正面接触铜版的颜色。之后又尝试转移至宣纸拼贴上,如同裱画的方式。传统的中国画的托裱方式将裁剪的宣纸一块块、一条条地反复叠加拼裱在亚麻布上,有时上水墨,有时上色,而且让线条展开,如此的拼贴叠加让平面一直保持了自身延展的可能性。
梁铨 《小茶室 》
真实的日常生活一直是梁铨创作的灵感源泉,自少喜欢饮茶的他更是以茶渍入画,以茶杯在宣纸上直接盖印,这种以非颜料的材料作画的方式更是为其作品打上了带有生活气息的个人印迹。可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梁铨逐渐走出了一条调和中西文化的艺术之路。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李巧蓉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巧蓉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李巧蓉
部分图片来源:主办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