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过广州多次,每去一次就对它的爱多一份。
但真正让我对广州,特别是广州的辉煌历史有深刻认识的,还是最近看的一本书和一个展。
这本书就是《广州考古原点》,这个展就是“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这本书还是因为这个展而引发的。
我是先去国博看了展后,再去国图借书来看的。对照展品看书,觉得书都亲切和熟悉;看了书再走进展厅,觉得展品都会说话,都会主动和人打招呼。
有感则必发,如果您对我有所关注或了解,可知近期我陆续写了“海宇攸同”展中的二十多个展品,包括“蕃禺鼎”“丝缕玉衣”“文王行玺印”“漆木屏风”“鸠杖首”等,每一件都有借鉴,但每一件也都有自己的思考。
随着对这些展品和历史符号的理解越来越深,对广州的辉煌历史认识越来越深,也对吕思勉先生说得那句“历史,究竟是怎样一种学问?研究了它,究竟有什么用处呢?这个问题,在略知学问的人,都会毫不迟疑地作答道:‘历史是前车之鉴。’”
是的,广州的发展,是有历史渊源的,它的发展与它的历史、地理、人文等诸多因素分不开的。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吃在广州、行在广州、玩在广州、潮在广州,怎么说都只能解读广州的某一个侧面,而要真正理解和认识广州,大家有必要去了解一下广州的历史,特别是那些有标志性、符号性的广州。
即使不为了别的,当自己和广州的朋友茶余饭后闲聊时,也能多一些让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让大家能够更进一步增加美好印象的素材,也是好的。
当然了,如果您不想打扰朋友,当自己一个人去广州旅行时,按书索地,依书访地,都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书就在那里,除了图书馆还有各种购书途径;展只有国博,现在不去,也许就不会再有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