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吟古·逸骨——戴培仁水墨画展”在广州艺时代美术馆开幕。
00:26
著名画家戴培仁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他于1987年至1990年分别在合肥、北京、深圳举办个人画展,1991年至1992年两次在日本大阪举办画展并讲学,曾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田纳西州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并获奖无数。
戴培仁
本次展览从戴培仁众多系列的水墨作品中精选出近百件作品进行展出,其创作时间始于上世纪80年代,时间跨越30余年,涵盖人物、山水等,充分展现了戴培仁多年来的艺术成果。
《白石先生》
戴培仁在绘画上勤奋努力专注坚韧,经过多年的艺术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走的是一条先以人物画为专攻、再触类旁通山水花鸟的全面发展之路,广泛涉猎人物山水和花卉创作,尤精于人物画。
在人物画上,他摸索过水墨人物的“体面造型”,在吸取光影、结构、空间和透视等因素的同时,推进笔墨与造型的兼容;他还吸收西方现代主义表现因素,如夸张、变形、构成、肌理效果等手法,以浓墨重彩表现。他笔下的老子、屈原、嵇康、李白、苏轼都形神兼备、风骨俱存、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给人以超凡脱俗、凭虚御风的感受。
与此同时,戴培仁吸收山水、花鸟画的笔墨技法和人物画技法有机融会贯通,丰富了人物画的表现形式。经过数年探索,他的仕女题材、高人雅士之作品均有新的提升,用笔更加顺遂自然,绘画风格独树一帜。
《草原雄鹰》
“中国画以线为骨,正所谓书画同源,戴培仁以书入画,使得刀马人物跃然纸上,最终呈现出中国水墨的崭新面貌。” 策展人陈维在开幕式上如是说道。
《黄山光明顶》
而在山水、花鸟画的探索上,戴培仁也不断突破,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薛永年这样评价戴培仁的山水画:“他吸取古今多种画法,有青绿,也有水墨,有密体也有疏体,有皲擦点染并用作品,也有纯以点线高度概括提炼的作品,有泼墨泼彩的山水,也有精细刻画但发挥笔墨表现韵律感的山水。其山水作品既以传统的提炼手段扩大画面内涵,又与今天的实际生活环境结合起来,因此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孔雀》
开幕式上,戴培仁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创作过程中的诸多趣事。他认为,艺术创作过程中,不仅需要不断提高笔墨技法,同时也需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师古人,也师造化,应当在理解和沉淀的基础上,不断提炼概括出独属自己的艺术语言,并将情感融入至画中,以此不断拓展中国水墨的表现空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李巧蓉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巧蓉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李巧蓉
部分图片来源:主办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李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