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为什么资本爱海淀?
2025-07-21 08:06  浏览:805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速企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速企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一个城市投资环境的“水温”如何?企业最有体感。

“资本都是用脚投票的。”有企业家直言不讳,如果这个城市的配套服务跟不上、政策支持不到位、营商环境不够好,哪个企业愿意来,哪家资本想来投资?

或许可以这样说,一个地区的投资热度就是其发展活力的“晴雨表”、成长潜力的KPI。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现场,一份榜单揭晓了区域投资价值的新坐标——“投中2024年度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榜单”发布,海淀名列榜首。

来看一组数据:在海淀,工作日平均每4分钟诞生1家企业,每9分钟诞生1家科技型企业,企业年均获投金额超700亿元……


海淀何以成为“最具投资价值之城”?

7月17日,海淀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俊杰在“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海淀专场上揭晓了答案——

从经济基点到创新支点,从民生着力点到生态亮点,海淀用四个“密码”诠释了什么叫做“最具投资价值之城”。

密码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点

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海淀区GDP均突破1.2万亿元,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强。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6636.8亿元,同比增长6.9%,全市占比26.5%。


海淀经济的“三高”特质令人瞩目——

高精尖浓度爆表:六大主导产业贡献超80%的GDP,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半壁江山。人工智能企业达1900余家,备案大模型占全市70%,堪称“中国AI第一区”。

高成长赛道密集: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超千亿元,集成电路、商业航天两大产业在未来五年剑指1200亿元和1000亿元目标。未来产业已在23个细分领域全面布局。

高效能发展典范:“十四五”以来,在GDP持续增长的同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年均分别下降约4.4%、8.4%。这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力践行。

“投资海淀就像买指数基金,总能找到下一个增长极。”有私募基金经理这样评价。从AI到商业航天,从芯片到生物医药,海淀的产业版图就像一本“未来科技百科全书”,让资本永远能够“各取所需”。从最近海淀资本市场的火热便可见一斑——中数睿智拿下2亿元A+轮融资,创下国内企业级智能体领域最大单笔融资纪录;银河通用融资11亿元,成为国内具身智能领域最大单笔融资;星动纪元、灵宝CASBOT等机器人新贵也纷纷斩获亿元级融资……这一波波“钞能力”,让海淀再次成为资本圈的“顶流”!

密码二:每9分钟诞生一家科技公司

“在海淀,路上可能偶遇在此工作生活的院士,在咖啡馆里碰到‘独角兽’创始人。”这句话道出了海淀独特的魅力。

作为中国科技创新“最强大脑”,海淀拥有37所高校和96家国家级科研机构,9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646名两院院士,占全国35.8%;262家上市公司和50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今年上半年,海淀新增注册企业14800家,其中科技型企业6902家。按8小时工作制计算,工作日平均每4分钟诞生1家企业,每9分钟诞生1家科技型企业——这样的“造富速度”堪比硅谷黄金年代。

更让资本心动的,是这里的“创新转化力”。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体“通通”、长安链3.0等颠覆性技术在此诞生;208个概念验证项目中,已有44个成功孵化公司;“十四五”以来全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超12%,高于韩国和日本。

中关村AI北纬社区的3年免租政策、200亿元规模的科技成长基金、500家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形成的“资本雨林”,构建起从实验室到IPO的全周期支持体系。“十四五”以来辖区企业年均获投金额超700亿元,机构数量、被投案例及资金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有投资人说,在海淀,三年时间就够一个创业团队从“萌新”进化成“独角兽”。

密码三:民生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我们选择海淀,一半是因为创新生态,一半是因为宜居环境、子女教育、老人医疗和生态环境等‘软实力’,让人来了就不想走。”一位AI公司高管坦言,海淀的民生配置堪称“顶配版”——

■ 教育:43个教育集团实现公办中小学全覆盖,人工智能已进入中小学课堂;

■ 医疗:现有医疗卫生机构1474家,密度堪比便利店;

■ 养老:36807张养老床位数量全市第一,连“海淀食堂”都开成了“连锁品牌”,已挂牌运营41家。

更彰显海淀魅力的是城市设计,278公顷水系绿廊构成“城市绿肺”,80.9公里滨水慢行道让科技精英们可以“边跑步边谈几个亿的生意”。

这样的民生“软实力”构建了吸引企业和资本的“强磁场”。资本最终投的是人,而人才“用脚投票”。海淀用“宜居指数”换“人才黏性”的策略,让企业招聘高端人才时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密码四:在公园里搞科研

当其他地方还在纠结“产城融合”时,海淀已经玩起了更高阶的“生态反哺科技”。

35.56%的森林覆盖率,143个公园构建“天然氧吧”;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旁的云中心,诠释了什么是“绿色生产力”;京张铁路遗址公园,成为码农们最爱的“灵感迸发地”。


这里的城市更新理念同样超前。“清河之洲”滨水绿廊等8个项目获评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学校围墙变身透亮栏杆,让校园美景与城市空间自由流动;海淀公园“莫奈花园”成为网红打卡地,证明科技区也可以很文艺。

“在硅谷要找测试场地得开车1小时,在海淀下楼就是公园,拐个弯就能碰到合作伙伴。”一位海归创业者道出了海淀“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独特优势。

当蚂蚁集团把北京总部搬进魏公村,当字节跳动坚守大钟寺,当百度、腾讯、小米等科技巨头纷纷在海淀扎根,海淀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全能型选手”的自我修养:用经济实力托底风险,用创新生态制造风口,用民生福祉锁定人才,用绿色空间激发灵感。这里既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稳”,又有创新创业者们的“闯”,难怪被投资人称为“中国版硅谷Plus”。

为什么资本爱海淀?当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在这里安家落户,当一批批“独角兽”从这里走向世界,当资本与创新的故事在这里不断演绎和续写,答案已经很明确——“选择海淀,必将赢得未来。”

文:李平

编辑:张斌

推荐 · 阅读


发布人:6040****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