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小哥、电商主播等新兴就业类型不断涌现;“大城市大养老”服务模式有序推进;在全国超大城市中率先全面开展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工作……2021年9月27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1)》(下称“蓝皮书”),书中全面分析了广州社会建设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挑战与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新兴就业类型不断涌现
广州蓝皮书指出,随着产业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快递小哥、电商主播、自由职业者等等各种新兴就业类型不断涌现。同时,生鲜电商、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快速发展,尤其是爆发式成长的“互联网+”新业态,如短视频、直播电商等激发了线上消费活力。
从广州情况来看,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发展具有独特优势。首先,广州于2020年3月30日率先出台发展数字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其次,广州第三产业吸纳了七成以上的就业人口,逐步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最后,广州拥有完备的各类产品供应链,为发展在线新经济,如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等奠定了基础。
广州“大城市大养老”服务模式有序推进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广州养老服务始终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在不断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不断擦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X”品牌。其中以“大配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最具代表性,目前广州已设置长者饭堂1036个,城乡社区覆盖率达100%,“市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的配餐格局基本形成。
此外,以新技术引领的“智慧养老”“医养结合养老”“无墙养老院”等模式也在探索中逐步丰富。
港澳青年关注“就业创业”和“社会福利”
蓝皮书指出,研究团队基于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在大湾区内地九市吸引港澳青年融入湾区、提升港澳青年建设湾区的意愿,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港澳青年都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度,有近半数港澳青年对《规划纲要》的具体内容具有较高的了解度。其中《规划纲要》最吸引港澳青年注意力的话题是“就业创业”和“社会福利”两方面内容,72.2%的受访者对就业创业议题比较关注,61.1%的受访者对大湾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较为关注。
企业和市民评价广州数字服务处于“良好水平”
当前,数字政府建设成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蓝皮书研究团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认为广州数字政务服务质量处于“良好水平”,硬环境优势明显。企业对数字政务系统稳定性、安全性、信息质量的认可度较高,认为数字政务平台具备提供高质量信息、界面友好、导航清晰等优点。广州居民对数字化公共服务评价为“良好水平”。在数字化公共服务质量方面,居民评价为“优秀”等级;在数字化公共平台建设方面,居民评价为“良好水平”,尤其是对系统质量、信息质量和易用性等方面评价较高。
据介绍,《广州社会发展报告》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蓝皮书”系列重大学术平台成果之一,由社会研究所负责研创,自2012年起每年度出版,《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1)》为该书的第十期。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二次全国皮书年会(2021)上,《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0)》获得优秀皮书奖一等奖。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谭敏 通讯员 穗社科宣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莫伟浓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