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这份《公报》总结了一年的工作,其中一些关键指标既是民生温度的反映,也是解读医保下一步工作的密码。翻看2021年的“医保账本”,这些指标值得关注。
医保基金总支出
24043.10亿元
2021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总支出2404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当期结存4684.48亿元,累计结存36156.30亿元。
点评:对比2020年统计,2021年医保基金支出出现一定程度增长,与人口老龄化、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增长的趋势相同。同时也印证,尽管近几年医保领域的改革持续深入推进,但并不是奔着“省钱”去的,医保在保障参保人员就医需求方面始终在发力,通过“花好钱”让参保人员有更多的获得感。
住院费用支付
84.4%与69.3%
2021年,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医疗总费用为1499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2%;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为84.4%。三级、二级、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为83.4%、86.9%、87.9%。
2021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为15107亿元,比上年增长7.3%;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69.3%,比上年降低0.7个百分点。三级、二级、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分别为64.9%、72.6%、77.4%。
点评:一方面,与2021年相比,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住院报销水平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大的波动。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日益成熟和定型,通过这一组数据即可看出来。
另一方面,与参保人员利益息息相关的还在于“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当这个费用与实际住院费用越趋近、更趋同,所提供的保障基础也将越稳固。
国谈药进目录
250种
自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连续4次开展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累计将250种药品通过谈判新增进入目录,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2021年,协议期内221种谈判药报销 1.4亿人次。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年内累计为患者减负1494.9亿元。
点评:基本医保通过发挥战略购买者作用,以进入医保药品目录为条件,通过谈判引导原研药、专利药等原本的“贵药”降低价格,着实解决了参保人员药品费用负担问题,对解决看病贵问题发挥了支撑作用。250种药品数量不少,但与现实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以后医保药品谈判工作还要持续优化推进,覆盖更多的病种和参保人员。
与此同时,谈判药品落地难的问题阶段性出现、局部性有所反映,对此更要加大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调动有关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国家药品集采
122个
2021年,开展3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涉及122个品种,平均降价52%。开展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采,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降到7000元左右,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价82%。
点评:过去一年是集采“大年”,不仅国家在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各省份也在紧锣密鼓探索,由此,老百姓发现,许多常用的药品降价了,看病自付费用减少很多。对这件利民的好事,国家已明确,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今年扩大采购范围,力争每个省份国家和地方采购药品通用名数合计超过350个。
在降价的同时,老百姓关注集采药品和医用耗材的质量,市场关注医药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医疗机构关注医保支付是否合理。回应各项合理的诉求,推进集采要有改革的精神,也要有大智慧和大格局。
异地就医
4648亿元
2021年,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和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异地就医费用总计为4648亿元。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异地就医6434万人次,费用为1663亿元;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异地就医4318万人次,费用为2985亿元。
其中,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440.59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1070.20亿元,医保基金支付624.63亿元;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949.60万人次,涉及医疗总费用23.82亿元,医保基金支付13.21亿元。
点评:对百姓而言,跨省异地就医曾经有一块心病,就是医保报销不方便的问题。从2021年的数据看,这块心病不仅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而且正朝着彻底解决的方向快速前进。在此过程中,一些参保人员可能还是会遇到证明材料、流程、数据流动的短暂卡阻,提示了这项工作还有继续优化和改进的空间。
我们也要认识到,异地就医人数不是越多越好,异地就医报销更为便利面向的是确有需要的人群,对广大参保人员而言,最好的服务还是家门口的服务。医改也在加速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努力使老百姓看病少跑腿、少花钱。
医疗救助
1亿多人次
2021年,全国医疗救助支出619.90亿元,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8816万人,实施门诊和住院救助10126万人次,全国次均住院救助、门诊救助分别为1074元、88元。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医疗救助补助资金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点评: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后,去年医疗救助1亿多人次。这是各地“脱贫不脱政策”的实践,也是医保领域为社会减负的具体呈现。
还须注意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保部门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的药品和诊疗项目临时纳入支付范围、单列新冠肺炎患者医疗费用预算、阶段性减征保费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医保力量。
长期护理保险
108.7万人
2021年,49个试点城市中参加长期护理保险人数共14460.7万人,享受待遇人数108.7万人;基金收入260.6亿元,基金支出168.4亿元。
点评:长期护理保险被称为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之后的第六大保险。进入老龄化社会,伴随着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逐步增多,长期护理保险在试点中不断探索前行,缓解了相关家庭在护理方面的费用负担。这项工作带有十分强烈的紧迫感,尤其对需要长期护理保险覆盖的家庭而言,更直接关系几代人的生活幸福感。目前,长期护理保险还未在全国层面推开,从试点走向制度成熟,步伐要加快。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 叶龙杰
图表:来自《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编辑:于梦非 姜天一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