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年适逢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诞辰110周年,广州大剧院与星海音乐厅携手推出的“2021马勒作品展演”在羊城掀起“马勒潮”。展演期间,广州大剧院联合星海音乐厅、广州交响乐团、广州市少年宫,策划一系列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让观众进入马勒的音乐世界。作为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之一,“马勒小屋:阿璞绘读马勒作品展”于9月19日在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一楼正式开幕,展出由广州已故“天才”画家陈元璞创作的近百幅马勒音乐画作,带领广州市民、乐迷走近这位古典音乐巨擘。
跨越时空,他们在小屋里“对话”
在百年前阿尔特湖边的小屋,马勒写下了回响百年的深刻旋律;而在百年后广州老城的西华路小屋,一位羊城少年画下了他对马勒音乐的思考。本次“马勒小屋:阿璞绘读马勒作品展”展出由阿璞创作的近百幅马勒音乐画作,阿璞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不平凡的生命历程,将古典音乐转化成生命律动的线条与色彩,让马勒深奥的音乐巨作及其中的精神跃然纸上。
马勒是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交响音乐的代表人物。作为马勒的精神象征之一,马勒小屋见证了其《第二交响曲》《第三交响曲》《大地之歌》等伟大作品的诞生,也见证了马勒对生命哲理愈渐深刻的理解。这种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影响了广州画家阿璞。阿璞是个古典乐发烧友,他潜心绘画,在广州西华路的小屋里,完成了4000多幅西方古典音乐画作,而马勒是对他影响最为深远的作曲家。阿璞将其个人命运与马勒的音乐相应和,用画笔记录他内心的音乐世界。
绘画与音乐,都是人对内心感情、体验、思考的表达。本次展览以马勒十部交响曲与艺术歌曲为线索,通过阿璞灵动的笔触,展现马勒音乐的气度。笔触的细腻与狂放,呼应节奏的舒缓与紧张,构图的稳重与动感,表现进行的稳定或自由。阿璞的画线条各有其走向,能够从中拆分出无数矛盾和冲突,与马勒音乐中一种巨大的、深远的、难以化解的矛盾感相呼应,产生一种复杂的生命之美。
拉近市民与古典乐之间的距离
阿璞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他在古典音乐中找到了自我,他的画作也为广州市民认识古典音乐提供了新的角度。正如策展人周鲒在展览前言所提及:“马勒说自己的交响曲不只是一段人生,并且要将宇宙万物包含其中。阅读马勒是否就变得这么晦涩呢?在阿璞这里我们看见了另一条道,这条路简单之极,每一个人只要干干净净,安安静静,便看得清清楚楚。”
为了拉近市民与古典乐的距离,广州大剧院推出“110年后的马勒,你听懂了吗?”二维码交互活动,将由广州交响乐团演奏的马勒《第一交响曲》至《第十交响曲》,配以阿璞的画作与音乐普及性文字,浓缩于一张二维码中,拓宽艺术普及边界,全方位塑造立体的马勒,让人听懂马勒,看懂马勒,读懂马勒。
马勒的交响乐作品,对于每个交响乐团来说都是难以攀登的一座座高峰。9月19日晚,著名指挥家俞峰携手宁波交响乐团演绎《马勒第三交响曲》演出发布会同时举行,在发布仪式现场,著名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等古典音乐名家与羊城观众近距离分享马勒作品中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哲学思考。《马勒第三交响曲》中有一段银铃般清澈悦乐的童声合唱,由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担当,在发布仪式现场,“广童”以德语演唱其中片段,宣告演出正式发布。
随后,《马勒第三交响曲》在广州大剧院歌剧厅奏响,这部演出时长100分钟的交响乐巨制,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听觉盛宴。
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发挥公共服务责任
“马勒小屋:阿璞绘读马勒作品展”由广州大剧院、星海音乐厅、广州交响乐团、广州市少年宫联合主办,集结了广州具有代表性的公共文化艺术机构,用艺术点亮社会。宁波交响乐团团长童铭、著名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著名乐评人曹利群、星海音乐厅副主任王冬云、副主任杨震、广州交响乐团团长陈擎、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陈学军、广州市少年宫常务副主任关小蕾、策展人周鲒、广州大剧院总经理何鹰、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梁丽珍等到场共同见证。
广州大剧院和星海音乐厅作为中国南方深具影响力的两大演出场馆,携手呈现“2021广州马勒作品展演”,是对音乐的坚守与责任。从文艺演出,到名家讲堂,到展览活动,广州大剧院与星海音乐厅为古典乐迷们带来一场马勒“交响盛宴”,通过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提升观众的审美,滋养大众的精神生活。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素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巧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