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2022年度十大典型案例之三:全国首例因猥亵儿童被终身禁业案
2023-02-08 08:13  浏览:166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速企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速企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文 | 朱雅萌

2022年11月15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对一起学校外聘教职人员多次猥亵女童案进行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法院以被告人王某犯猥亵儿童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同时终身禁止被告人王某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

据悉,该案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出台《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全国首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的教职人员依法宣告终身禁止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工作的刑事案件。

被告人王某在担任北京某学校外聘指导教师期间,利用“一对一”单独授课的机会,多次触摸该校一名10岁女童的隐私部位。2022年3月,经被害女童家人报案,王某被抓获归案。

海淀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王某作为学校聘用的教学辅助人员,在为学生授课期间,多次故意对不满14周岁的女童实施猥亵,其行为已构成猥亵儿童罪,应予惩处。因此作出如上判决。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参与教育教学的从业人员,应学为人师、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王某案发时系对未成年人负有特殊职责的专业教职人员,本应坚持师德为上、知荣明耻、严于律己、教书育人,而其在教学过程中,多次猥亵不满14周岁的女童,严重违背职业道德,师德败坏,在破坏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同时,也伤害了教师整体队伍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应依法从严惩治。为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坚持对性侵害未成年人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海淀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的相关规定,同时考虑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要求对王某依法从重处罚的意见,依法对王某从重处罚。

为切实贯彻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突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优先保护,搭建未成年人保护的“隔离带”和“防火墙”,对实施性侵害犯罪的教职员工应严格执行终身禁业制度。被告人王某趁“一对一”辅导的机会,对女童实施猥亵行为,其主观恶性明显,社会危害性大。为预防其再次犯罪、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平安清朗的校园环境,海淀法院依法对被告人王某宣告从业禁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意见》实施以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结合相关案件实际,严格执行从业禁止制度,对师德严重违规问题“零容忍”,净化校园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专家点评

从业禁止,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者无所遁形

文 | 暨南大学少年及家事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鸿巍

“业”原本是象形文字。据《说文》记载,“ 業,大版也。所以覆县钟鼓之栒,捷业如锯齿,以白画之。从丵,象其鉏鋙相承也。”根据字源,“业”最初是指覆在悬挂钟、鼓等乐器架横木上的刻如锯齿状的装饰物,后引为学业、行业、事业等,今天则多指职业。通俗地讲,“业”很大程度上就是饭碗,聊以谋生。因而,“业”对社会任何一分子来说皆弥足珍贵,须坚守职业底线而不越雷池。

然而,现实不一定总如童话般美好。譬如,打破中西方文化交流壁垒的“羊狼传说”,狡猾凶残的“狼”披着“教师”“医护”等职业的斗篷混迹于“羊”群之中,戴着隐蔽性、欺骗性和重复性的面具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各职业领域,并随时可能抖落斗篷露出真面目。其中,教育领域涉及的教育机构、校外培训机构种类多、人员复杂,管理呈现点多面广的特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侵害的风险较高。

海淀法院对王某的判决即洞穿“羊狼传说”的真相。王某在担任某学校外聘指导教师期间,利用“一对一”单独授课机会,多次触摸该校一名10岁女童的隐私部位。一审判决王某犯猥亵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同时,禁止其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法院判决不单单是宣告了“狼”锒铛入狱的结局,亦直接断了其任何念想,即不再有从事教师职业的任何可能。此时,一劳永逸地将犯罪之教职员工从职业中剔除,虽重但确有必要。

行为人利用职业便利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而侵害未成年人的案件并非孤案。为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保护质效,近年来,未成年人保护相关举措相继出台,其中的重要一环即“从业禁止”。该制度旨在查明儿童伤害等案件后,要求行为人不得从事某项职业,凸显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优先保护。

从业禁止制度本身并非新鲜事物,并体现于不同法律之中,尤以刑法最为坚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形和预防再犯罪需要,禁止行为人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期限不等。在教育领域施行从业禁止制度,对于建设平安清朗的校园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依法惩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均将起到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落实刑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于2022年11月11日发布《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特别是明确规定了教职员工实施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犯罪行为,终身不得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海淀法院上述判决,即成为该意见出台后的首案。

护童之心,人皆有之。在为“从业禁止”欢呼之余,亦需明确该处理后果之严苛性。正视其对吓阻极少数“恶”教师侵犯学童的作用时,亦应谨慎对待该程序与证据规则的适用。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洁身自好,看重、珍惜其所从事的职业。因而,在应对和审理此类案件过程中应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谨慎适用法律,避免受舆论裹挟。从业禁止制度的适用,既不能让极少数“恶”教师肆意妄为,亦不能忽视被告人的正当程序权利,还要特别注意保护涉案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3年第01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11期

编辑/孙敏


发布人:03f0****    IP:120.244.66.***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