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对新冠病毒实施“乙类乙管”后,对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并非易事。病毒持续变异,社会高度关注,医务人员迎战重症高峰,眼前的景象提示我们仍容不得松口气、歇歇脚。
实施“乙类乙管”后,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看似要求少了,实则对防控疫情的本领提出更高要求。眼下,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从风险地区和人员管控转到健康服务与管理,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落细落实,突出的是总体动员能力。
实施“乙类乙管”,重点是强化服务和保障。随着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增加,有的地方出现了药品供应不足等情况,就需要各方针对这些新情况制订有效应对方案,保证政策调整的平稳过渡。随着新冠病毒新变异株的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要求各国加强风险防范,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新冠变异株监测工作,有针对性地建立应对流行的预案。
随着全国各地相继进入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医院发热门诊、急诊、重症救治等部门一时间人满为患。在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确定优先救治对象,真正使高危人群及时得到救治?这也需要给出答案。
类似的问题推动着疫情防控开足马力。我们看到,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成员单位的调整政策密集出台。部署加强医疗救治工作、修订诊疗方案、形成最新版防控方案、明确继续全额保障新冠患者住院费用等组合拳连续打出,持续织密防控网络。
此外,为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由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会同中组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等多部门,成立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推进“关口前移”,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药品、设备配备到位。
从统筹城乡疫情防控到扩大重点物资生产供应,再到激励保障抗疫一线医务人员,从国家到地方,一个个底数在盘清,一块块短板在加快补上,各项防控政策正织出一张有韧劲的保障网。如今,往日的烟火气回来了,但“乙类乙管”的实施,更需要每个人的支持和配合。
文:叶龙杰
编辑:管仲瑶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