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旅游业绿色发展效应研究:机理、事实与特征
作者:童昀
书号:978-7-5032-7262-2
定价:59.80元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成为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式和动力。旅游业不仅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更是践行“两山理论”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中国旅游经济规模持续扩张,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率均已超过 10%,综合带动性明显,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愈发显著。置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旅游业发展,显然具有特殊意蕴和使命——旅游业能够有效助推中国绿色发展吗?长久以来,针对这一问题,既有研究多停留于旅游发展本身是否绿色这一层面,包括旅游碳排放在内的旅游非期望产出研究,以及基于微观目的地实地调研测量的旅游业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已经对理性认知旅游业的绿色属性奠定了充实基础并积累了经验。然而,上述研究忽视了“旅游业发展能否促进区域整体绿色发展”这一更加宏观的研究视角。鉴于旅游业良好的综合带动性以及产业融合性、示范性,考察这一命题,将推动我们形成对旅游业绿色溢出效应的理性认识,也将实现中国旅游发展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国家战略的必要呼应。对于绿色发展理论的完善和中国绿色发展路径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中国旅游业绿色发展效应这一核心命题,本书按照机理、事实和特征三个过程进行推进。通过全面梳理和评述旅游业绿色发展效应、区域绿色发展测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针对现有研究的空白和不足,在选题、视角与数据等方面加以创新和完善。具体而言:首先,通过文献计量研究,确定使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其次,依托遥感影像(PM2.5 气溶胶反演遥感数据、DMSP/OLS 夜间灯光数据、中国土地利用现状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在内的多源数据,构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指标体系,并利用 EBM-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 模型测度和分解 2005~2016 年中国 284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从区域差异、时序变化、空间集聚等方面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接着,对中国旅游业绿色发展效应的机理进行理论阐释,并构建以旅游业为核心解释变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被解释变量的面板计量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异方差、序列相关、截面相关等问题的初步估计,并进一步处理内生性问题,实施稳健性检验。同时,分别以绿色技术效率、绿色技术进步为被解释变量,进一步识别旅游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路径。在证实中国旅游业绿色发展效应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空间视角构建面板杜宾模型,揭示旅游业绿色发展效应的空间溢出特征。从非线性视角构建面板平滑转换模型,考察旅游业绿色发展效应的非线性特征,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将研究话题进一步拓展,探讨旅游业发展质量影响目的地城市绿色发展的非线性关系。
作者简介
童昀,经济学博士,海南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与绿色发展,围绕研究领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SCI/SCI和CSSCI 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