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社科时评】全球安全倡议为全球发展和亚洲发展拨正航向
2022-04-27 08:06  浏览:624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速企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速企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拉开帷幕,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这是习近平主席第五次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演讲。2013年、2015年、2018年、2021年和2022年的五次演讲既各有重点方向,又一脉相承,在这个重要的亚洲地区机制中发出中国强音,倡导中国理念,提出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智慧。2013年的演讲向亚洲和世界各国发出“共同发展”的号召,并表达了中国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的坚定信念;2015年的演讲在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以及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总结了世界和亚洲发生的重要变化、亚洲迈向命运共同体的路径以及中国发展与亚洲国家关系的立场;2018年的演讲阐明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面向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和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2021年的演讲论述了疫情挑战之下全球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进方向、“一带一路”倡议的伙伴关系建设计划和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2022年,俄乌冲突使国际局势发生剧烈变动,疫情依然困扰世界各国发展,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习近平主席今年的演讲指明了应对疫情挑战、促进全球发展的努力方向,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表达了对亚洲和平、团结和合作的期望,为全球发展和亚洲发展拨正航向。

“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共同助力全球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主张全球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普惠包容、创新驱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行动导向。“全球发展倡议”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和支持,是国际社会朝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奋进的重要推动力,对全球经济低迷形势下减贫和抗疫等问题的治理是一针强心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全球发展倡议”有助于解决全球发展的不平等、不均衡问题。以往全球发展的话语塑造和议程设定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深受其偏好和利益左右,这些国家俨然站在全球治理舞台的正中央发号施令,发展中国家被边缘化。“全球发展倡议”将发展中国家拉回到全球聚光灯之下,将其发展摆在全球治理“任务清单”的显要位置,吸引全球目光,凝聚全球共识,激励全球行动,校正了全球发展话语叙事和议程的内容,让全球治理回归正题和初衷。

习近平主席在本次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之后中国为世界贡献的又一个重要全球倡议。“全球发展倡议”解决的是全球发展的主体和议程问题,也就是将全球发展的聚焦点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上。“全球安全倡议”解决的是全球发展的环境和前提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当今世界,一国的发展已无法脱离全球环境,一国的命运已与各国命运息息相关。安全的环境是孕育发展生机的土壤。“全球安全倡议”共包括“六个坚持”。

第一,“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亚信上海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全面阐述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并在2016年亚信第五次外长会议开幕式上重申了这一安全观。此后,习近平主席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演讲、2019年在亚信杜尚别峰会上的讲话、2021年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以及2022年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的讲话等多次重要讲话中都强调了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安全是普遍、平等和包容的,应当兼顾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以合作促安全,将合作和发展并重,从而实现持久安全。

第二,“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规范,中国反对打着民主人权和人道主义的旗号实施干涉行径。中国不向别国强加制度和道路,也不接受别国强加给中国的制度和道路,各国均有基于自身历史、国情和发展阶段选择制度和道路的自由。

第三,“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中国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一些国家仍然固守冷战思维,以意识形态划界,大搞所谓“清洁网络”、“民主峰会”、“民主科技联盟”,撕裂世界,扰乱国际秩序,破坏国际法治。中国主张真正的多边主义是世界事务的解决之道,单边主义、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只会加剧动荡和混乱。

第四,“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北约东扩、美国优先、退群毁约等都是试图将本国安全凌驾于他国之上、追求绝对安全的典型。安全不可分割,在相互依存世界里国家安全不能无视他国安全利益。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中国主张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国的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得到重视。

第五,“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不能搞双重标准,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动辄挥舞制裁大棒,对他国肆意实施制裁。美国长期以国内法取代国际法,以“长臂管辖”强行推行国家意志,对他国打压遏制。对别国的政策建立在别国是否服从基础上,而不是依据事实真相和事件的是非曲直,大搞双重标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不积极推动对话谈判,反而施加极限制裁,通过提供武器不断拱火,放任冲突恶化。美国无视本国严重的强迫劳动问题,却制造所谓新疆强迫劳动的谎言,并据此出台涉疆法案,对新疆实施制裁和“长臂管辖”,目的是在政治经济上遏制中国。

第六,“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超越军事安全范畴,具有明显的跨国属性。一国无论其多么强大,都无法独立解决这类非传统安全问题,统筹维护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开展全球合作势在必行。

“全球安全倡议”准确把握全球安全体系、格局和秩序的全局,充分关照世界各国的合理安全诉求,敏锐捕捉从人的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区域安全到全球安全各个层次安全的变动信号,系统提出规范理念,深刻阐发宗旨目标,为合作护航,为和平铺路,为发展奠基。若“全球安全倡议”得以远播四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将有助于化解隔阂、调和纷争、息战罢兵,对人类社会的安全将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安全状态的维系和改进将消除发展顾虑、制约和障碍,减少因军备竞赛而导致发展道路扭曲的情形,降低因冲突战争导致发展大倒退的可能性。发展的进步将丰富安全维护的手段,消除因发展滞后造成的安全隐忧,提升安全的认同感和可持续性。

建设和平、合作和团结的亚洲

习近平主席提出维护亚洲和平,推动亚洲合作,促进亚洲团结,并再次强调“亚洲好世界才能更好”。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人口总量来看,亚洲都是全球最大的洲。2021年亚洲经济率先在疫情中复苏,实现了6.4%的经济增长,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7.4%。亚洲是目前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亚洲的安全和稳定对亚洲发展至关重要,亚洲经济的腾飞基本都发生在较为和平安全的时期,“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的出现和中国的经济崛起都证明了这一点。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亚洲国家纷纷通过民族解放运动摆脱了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亚洲大家庭逐渐形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是亚非国家精神理念上的共识,反映了各国对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珍视,对殖民主义的反抗,以及对团结合作的渴望。亚洲金融危机让真正意义上的东亚联合运动启动,亚洲国家第一次意识到在席卷整个地区的危机来临时,根本无法寄希望于西方国家及其主导的国际制度,最终还是要靠亚洲国家联合自强,携手走出困境。危机使亚洲意识觉醒,东盟+3机制应运而生,成为亚洲团结合作的代表性机制,如今已经成为东亚合作的主渠道。亚洲国家相互依存,命运与共,应当在和平、合作和团结基础上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亚洲国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2年第一季度,东盟再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尽管中国早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亚洲第一大经济体,但中国从未追求地区霸权,长期坚持对东盟在东亚合作架构中的中心地位的尊重和认可,反映了中国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坚守。当前,亚洲国家发展受到一些困扰。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四方安全对话、奥库斯(AUKUS)在亚太地区刮起冷战寒风,冲击着亚洲发展的大好局面。发展好、建设好亚洲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的共同要务,坚持亚洲和平、合作和团结的正确航向,将不仅使亚洲人民受益,也使亚洲发展和世界发展受益。

内外兼修的中国为全球发展增添信心

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自信、自律、自强和自主独具特色,中国的世界地位不断攀升,中国的发展不断焕发生机,创造了中国发展奇迹、发展模式和发展机遇。从理念和行动上看,中国内外兼修,为大国发展树立典范,为全球发展增添信心。

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潮流。中国坚持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被正式提出,并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重要意义。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新要求。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致力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行动提升发展质量。中国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吸引外国投资,扩大对外投资。2021年中国吸引外资规模突破万亿人民币大关,同比增长20.2%;对外投资额超过9300亿元,同比增长2.2%;进出口额超过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0%。中国多年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在国内开展自贸实践,在全球积极参与自贸协议。2021年中国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中国开放的大门向世界敞开,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活跃于全球舞台,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和谐统一。“一带一路”倡议受到广泛认可和欢迎,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稳步提升,同比增长7.9%,有力地拉动了相关国家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冲出迷雾走向光明,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在挑战丛生、危机四伏的世界中,唯有团结合作才是世界各国的发展正途。勇攀发展高峰的中国正在为全球发展和亚洲发展正航向、聚共识、添动力。

(作者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编辑:刘岩


发布人:c175****    IP:61.145.56.***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