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知道八尺门,但不能不知道东山战斗。因为那是国共双方在大陆的最后一战,因为毛主席说了:“东山战斗不光是东山的胜利,也不光是福建的胜利,这是全国的胜利。”
时任福建军区司令员 叶飞
很多年前,因为写叶飞、刘永生两位开国将军传记,我采访过他们的老部下、这场战斗的具体指挥员、驻岛部队公安八〇团团长游梅耀,知道战斗中谷文昌的作用。
闽西最后一位抗战老将军 游梅耀(1919-2014)
海防前线,地方和驻军关系密切。 县长谷文昌还兼任县海防对敌斗争指挥部指挥(县委书记为政委),1953年7月,谷文昌陪同十兵团副司令员、省监委主任刘永生检查东山战备,对刘永生近期有一战的预测十分上心。 在谷文昌要求下,大小干部日夜都绷紧一根准备战斗的弦。
谷文昌
在东山这个复杂的对敌前沿,谷文昌枪不离身,狠抓海 防,带着机关干部经常举行夜间演习。 哪怕是银行干部,那几年即使不枕戈待旦,也得每晚都把钞票、账簿、凭证、文件收装入袋,放在床头,一有情况即刻背到指定地点集中。 因为起床不准点灯,时间又紧,不时闹出笑话:有人一紧张就把裤子当上衣穿,头都伸不出来; 有人左右脚穿错了鞋还不知道; 有人丢三落四,不是漏了文件就是忘带手榴弹,演习就检查出问题来,多些演习就能改毛病。
1953年5月3日,游梅耀受命从福州到东山正式上任第二天,就带领部队打坑道。谷文昌常来部队看望,见面就问游团长需要县里做什么。
60多年后,游梅耀告诉我:“东山的百姓真是好啊!我们修工事,他们就送物资,把留作盖房子的木料、石料都抬来,有的还把房子扒了,抛家舍业支前。东山保卫战一打响,谷文昌也亲自扛炮弹、抬粮食上前线……”
1953年7月15日深夜,海风驱散了白天难熬的暑气,嗡嗡叫个不停的蚊子却还困扰着人们的梦境。在西埔区公所值班的谷文昌,忽然接到叶飞从福州打来的电话:敌军从金门料罗湾开出若干军舰和登陆艇,有进行大规模袭击之企图,但攻击目标尚不明朗,东山是海岛,立即进入一等战备,做好转移和撤退准备,并与驻岛部队紧密配合。
放下电话,站在窗前,看满天的星斗在深邃的天幕闪烁,谷文昌的大脑像车轱辘一样迅速飞转,分析着敌人的诡秘行动。由叶飞的电话想到刘永生临走时的预判,他心里一个激灵,马上打电话向县公安局局长张金川通报敌情,并让 县政府秘书林嘉立即通知各乡主要负责人,迅速组织干部群众转移到西埔,以备不虞之测。 他特别叮嘱,切切要让老弱病残孕妇先走,保证文件、现金和账簿不落,并做好后勤粮食油料及副食品供应和支前民工、担架队工作。 接着又联系沿海各站点,注意海上敌情及社会治安动态。
他急如星火地回家,叮嘱妻子史英萍带上一对儿女做好撤退准备,然后又夤夜回到西埔区公所。凌晨四时许,谷文昌在区公所晒台正和林嘉、通讯员吴南发分析敌情,电话铃声大作,是游梅耀打来的,说是省委和军区来急电了,敌舰目标就是东山,由于进犯之敌过于强大,守岛部队可作机动防御,于16日天亮前撤出东山岛,然后组织力量再行反击。
游梅耀却提出了固守待援的意见,并就此和兼任县海防指挥的谷文昌紧急沟通:“地方党政机关可以撤出岛,但部队得坚守待援,如果敌人的枪还没响,我们当兵的就溜,还有什么威信可言?老百姓将遭受多大损失,我游梅耀还有什么脸面再见他们?我们手中的枪不就成烧火棍了吗?另外,如果我们撤退,敌人在岛上站稳了脚跟,钻进了我们挖的坑道、工事里,必然难以反击,所以我们一定要固守防御!”
谷文昌听罢心想:是啊,驻岛部队和东山县各级党政机关都撤走了,老百姓将遭受生灵涂炭啊,今后即使打回来,又如何见江东父老?他认为游梅耀分析得有理,表示地方党政领导也不撤退,协助部队打好这一仗。
有了谷文昌代表东山县的表态,游梅耀底气更足了。这个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三次中弹的人,没怕过死,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上级把这个岛交给了你,你就是死,也得 烂在这块土地上作肥料。 他果断地改变机动防御的作战预案,却仍要求立即转移地方党政机关干部同家属,天亮前全部撤出东山岛。 谷文昌请游团长放心,有关事项已交代下去。
过后,谷文昌带上通讯员,立马赶往西埔盐场管理处召开紧急会议,以县海防指挥的身份发出命令:“各乡镇自卫队、支前担架队、救护队立即在集合地区集合待命!”机关干部、武工队、民兵立即进入岗位担任战勤与作战任务!”“非战勤的机关干部及家属、学校师生在天亮前按预定路线转移!”“组织人力把一切重要财物转移!”
“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大敌当前,谷文昌指挥起军事来,有条不紊。
1953年7月16日凌晨分南北两路向东山压来的,是国民党部队4个主力团、2个海上突击大队、2个伞兵中队和部分海军陆战队与装甲兵,计一万三千余人,由金门防卫司令胡琏坐在驱逐护航舰上指挥。
偷袭行动阵营如是“壮观”,目的是策应美国在朝鲜板门店停战谈判的政治讹诈和牵制解放军在朝鲜战场及东南沿海的军力,加紧“反攻大陆”的步伐。行动中,由美国中情局为主倡议成立、意在反共的“西方公司”出人出力,从幕后跳到台前。
13艘舰艇像一条已经盯死了猎物的游蛇一样,不声不响游进了东山东海岸泊地,随着胡琏一声令下,从登陆艇上开出21辆水陆两用坦克,登上海滩。第一波6000 人马紧随坦克跟进,气势汹汹地抢滩登陆。严阵以待的守岛官兵立即 予以迎头痛击,枪炮声、喊杀声震天动地,撕破了海岛凌晨的寂静。
游梅耀手中虽只有两个多营1200余众,但他有大将临阵的气概,在兵力部署上“前轻后重”,前沿给敌一定杀伤并延滞敌时间后,收缩兵力,转入主阵地,依托工事,固守待援。
胡琏见偷袭不成,孤注一掷,投入海空力量。由是,飞机滥炸、舰炮狂轰,同时从新竹机场起飞的13架大型运输机,在4架战机的开路下,以一字队形飞到八尺门上空。这是国民党部队首次在战争中使用伞兵。
谷文昌和游梅耀都知道“东山屏闽粤,八尺定乾坤”的弦外之音,料定这里会是敌军的目标,却没想到对方竟用上了伞兵。得知游梅耀已在八尺门部署一个水兵连据守,援军在叶飞调度下正分别从厦门、漳州和潮汕方向赶来,但枪炮声隆隆之中,谷文昌仍放心不下八尺门。他担心的不仅是在此撤退的干部群众以及妻儿的安危,更因为敌伞兵一旦控制了此咽喉,就等于关闭了东山最重要的门户,解放军援兵即便赶到,短时间内也只能隔岸观火,而且岛上守军也便无路可走了。
游梅耀把回答叶飞的话搬来鼓劲:“八尺门是东山的命根子,我已给水兵连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也要守住!”
谷文昌点点头:“八尺门一带也有我们的民兵,相信他们会助水兵连一臂之力!”
几经接触,尤其这次在指挥部看游梅耀指挥有素,谷文昌更感觉这个小自己一岁的老红军是个泰山崩于前而不 变色的汉子。 他坚信叶飞为东山选对了主将,于是也就放下心来,离开了发挥不出自己作用的指挥部,率领干部群众为部队送弹药、送水送饭,把负伤的战士抬下火线。
头上枪弹嗖嗖飞,耳边炮声隆隆响,谷文昌身先士卒支前,对大战当前的干部群众不乱阵脚、众志成城,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
烈日当空,暑气逼人,直晒得人皮肤灼痛,头晕眼花。加上坑道里的火力烟雾,热得人穿不住衣服。有过行军打仗经历的谷文昌深知,除了弹药充足,暑天作战最不能少水,得想方设法发动干部群众送弹药、送水送食物。
正在指挥民兵作战的县武装部长崔天恒见谷文昌肩扛子弹箱向自己所在阵地冲来,急得直喊:“你不在指挥部待着,上来干吗?”命人坚决把谷文昌送下山。但一转身,谷文昌又来到弹药仓库,扛起三四十公斤重的弹药箱,奔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冒着炮火,朝几千米外的另一个阵地冲去……
200高地是守岛部队的核心阵地之一,也是整个东山岛的战略支撑点。所谓的公云山,光秃秃一片,伸展到海边,几乎一马平川。从亲营以南登陆之敌,满以为在四小时内必然攻克,而后插入八尺门渡口与其伞兵会合,再分割包围其他阵地。坚守阵地的二连116条硬汉,正苦于弹药缺乏和吃不上饭、喝不上水,谷文昌带着武装民兵适时赶到,送来了弹药、水和食物。
谷文昌要求地方干部在紧张的战斗中哪怕一整天没吃没喝,也得撑下来,把好不容易弄到的食物和水让给指战员们。战士们感动中群情激昂,“人在阵地在”的誓言响彻云霄。在27小时内,二连依托一条长不到百米的 坑道,硬是打退了强敌三四十次进攻,歼敌400多名,坚守住了阵地。
敌军虽然占领了东山大多数地方,但打通200和320高地后再与伞兵会师、占领全岛的梦想难圆,遂又从礁头山绕道过来攻打守军阵地,哪曾料想举步维艰!
金乌西坠,残阳如血。7月16日下午6时许,谷文昌参加了游梅耀召集的紧急会议。游梅耀通报援兵情况说:叶司令原本要求我们坚守一天,援兵必至,现在提前到来,胜利肯定属于我们!大家群情激动中,也莫不认同游团长的分析:现在战事呈胶着状态,敌人不会轻易撤退,今晚是关键,争夺阵地战必然更激烈,各部都要提高警惕,不能有丝毫松懈,守好各自的山头和路口,严防敌人偷袭。
恢复和县长枪班、短枪班及县公安、主要民兵队伍联系后,谷文昌反复叮嘱提高警惕,严阵以待,配合驻军把好各个山头路口,做到有阵地就要有人,有人就要守住阵地。他还要求长枪班、短枪班三人为一小组,加强值班,分工负责保卫阵地,并注意敌军动态。
当夜,敌人发射大量照明弹,夜空如同白昼,枪炮声、轰炸声不停。战斗果然更为惨烈,但敌人对几个核心高地的整夜进攻,都没能奏效。
战事一路凶险,谷文昌抱定必死也必胜的信念,负责做好支前工作。他非常欣赏游梅耀的豪言壮语:人在岛在,打死了就化为肥料长庄稼。
后来我采访游梅耀时,他特别提到,东山保卫战中,东山干部群众给了守岛官兵最大的支援,他们拿枪的拿枪,拿 刀的拿刀,有个乡的民兵战斗到只剩下几人……
7月17日上午7时许,旭日东升,谷文昌和县委书记张治宏带着一群干部下山,在张家村前坑洞召开会议,布置新任务。途中时见群众手持锄头、扁担、木棒在追赶敌伞兵,他们用绳子五花大绑后问送到哪里去,谷文昌告诉他们:你们看好,送给山上部队、公安机关都可以。
有关人员接到通知到齐后,主持会议的谷文昌招呼大家在附近的树林里坐下来,说:“同志们,下面由张书记动员报告和分配任务。”
张治宏正待发言,头上就“嗖嗖嗖”飞过从敌舰打来的炮弹,其中三发在不远处爆炸,震耳欲聋,说话的声音也听不清。人群一阵恐慌,谷文昌起身说:“这是敌人乱打炮,压根没有目标,别理他,继续开我们的会!”
张治宏说了几点:敌人在做临死前的挣扎,我们就要胜利啦!守岛部队不怕牺牲,为保卫东山而战,我们要组织医疗队、民工担架队,到前线抢救伤病员。我和谷县长亲自带领各区乡镇干部立即上前线……
谷文昌就粮食和物资供应情况及库存粮食与组织调运、向云霄和诏安两县“求援”情况,明确指出:这些问题不能疏忽,要立即办好,保证供应。
最先增援进岛的部队是驻漳浦旧镇的二七二团,团长郑克诚原先就是东山的守将,两个月前才让位给游梅耀。郑团长和谷文昌原就熟悉,郑团长对谷文昌说:“水兵连英勇,敌人的伞兵也尝到了东山民兵的厉害!”
谷文昌听了表扬,得知敌伞兵垮了、八尺门已安然无恙,爽快大笑:“军民团结,东山不好惹!”
二七二团进岛后,情况大为改观。进攻410主阵地的敌人,在死伤营长等百余人后,又把在海滩担任警戒的一个团给拉上来,但连续反复冲锋,使出了吃奶的劲,尸体都快把连接壕填满了,还愣是翻不过阵地。
16日晚8时许,四十一军的一个先头团疾速赶至八尺门渡口。翌日晨4时,二十八军的先头团也开始渡海进岛。根据叶飞命令,不待增援部队全部到达,即向敌军发起全面反击。
敌人受到守备部队顽强阻击,企图几个钟头占领全岛的谎言破灭后,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待解放军增援部队陆续进岛,展开反击战,哪还有什么斗志,全线崩溃,纷乱地逃向海边。7月17日下午7时许,胡琏眼见大势已去,灰溜溜地在指挥舰上下令撤退。
历史记下了胡琏所部像退潮的海水一泻而去后留下的残渣: 被歼3379余人(其中俘715人)、炸毁坦克2辆、击沉登陆舰3艘、击落飞机2架,而且一仗就将只有2个旅2000余人的国民党伞兵部队报销了四分之一。
解放军增援部队源源进岛,支前工作不能有闪失。每个部队都来要民工、要物资,而这个时候大部分民工都已上前线,留下来的人马不多,还要找汽车、搞运输。县里一时应付不及,只好让村干部赶快找人,来一个算一个,不管男女,有人就好。
东山群众一听“支前”,二话不说,叫走就 走,仿佛有自己一份是最大的光荣。 两小时后,撤往云霄的一批干部带着谷文昌的命令已赶回,马上投入到接待进岛部 队的工作中。
那几天,东山县各级干部都忙到深夜才轮流休息,吃一些东西,谷文昌也不例外,还几乎通宵工作。
7月18日中午,谷文昌在西埔召开会议,部署打扫战场、抢救伤病员等事,指出:“还要发动群众搞好支前工作,寻找敌军的散兵、流落人员,揭发检举在战斗中投敌、叛变的不法分子,以及给敌人带路、抓我乡村干部的罪犯。还要提高警惕,严防敌人反扑、报复,做好防空工作。”
布置完工作,谷文昌马不停蹄地前去县委开会。有人递给他几份宣传单,原来敌军刚一登陆,台湾“中央社”等新闻媒体就迫不及待地发布占领东山岛的“特大喜讯”,广发传单说歼灭了东山共军、活捉了共党县长谷文昌云云。谷文昌笑着说:“我要让东山群众看一看,我这个县长还在和东山人民一起战斗呢!”
会议结束回到县政府,谷文昌叫上林嘉和通讯员吴南发等人一同上城关,气定神闲地从东街口来到前街、后埔山、打铁街、码头,再转到城关镇公所。一路上都有干部群众在打扫战场,谷文昌不时停下脚步,一边帮忙一边与群众亲切交流,给大家鼓劲。
敌舰上卸下的军用物资整箱整箱,堆积如山。有的村民亲眼看到,敌人败逃时为了抢上舰艇逃命,曾互相残杀,沙滩上几十具敌尸在烈日下膨胀腐烂。战火硝烟尚在弥漫,谷文昌的出现,犹如明星出场,又如英雄凯旋,吸引无数眼 球,沿途都有人在交头接耳:“真是开国际玩笑,谷县长好好的还在,哪里被俘啦?”也有熟悉的人开起了玩笑:"谷县长你去台湾又回来啦?”谷文昌则说:“他们要抓我,没门!”一阵阵大笑,压下了海上传来的敌炮艇的轰轰响声,以及低空侦察的飞机马达声。
谷文昌带着林嘉等人回县政府路上,忽见眼前稻田有声响,一个黑衣人在田里爬,猛地大喝一声:“不许动,举起手来!”黑衣人边喊“饶命”边举起双手站起来,浑身颤抖地称自己是东山铜砵人,被国民党抓到台湾当兵,这次来就想趁机回家,没跟他们一起行动,更没打算再回台湾,却又担心共产党要杀他,只好躲在这里,两天两夜没吃东西,想去找点东西吃……
经搜身,对方没带枪弹,口袋里只有几块银圆。谷文昌便交代先把这人送到公安局报到登记,吃完饭弄清情况再送他与家人相聚。对方喜出望外,连声感谢。
谷文昌叮嘱公安和政工部门善待这些被国民党抓丁后开小差出来的东山人,还意味深长地说:“多几个人回来,寡妇村便少了一份悲剧。”
大家都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而“寡妇村”一步步脱离苦海,也正是受惠于谷文昌推行的德政。
对东山之役,蒋介石、胡琏和美国顾问都志在必胜。蒋介石为此不惜血本首次动用了刚接受过美国顾问训练的空降部队。胡琏登陆的消息传到台湾,蒋介石马上召开祝捷大会,向世界广播,吹嘘这是“反攻大陆的前奏”,美方也宣 称这是“国民党退出大陆以来的最大一次进攻”,却没料到剧情反转,铩羽而归。 十天后,《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东山战后,台湾扬言报复。福建上自叶飞,下至游梅耀和谷文昌,都秣马厉兵,准备再歼来犯之敌。于是,东山依然紧张,从八尺门渡口通往汕头和云霄的两条公路,运载作战物资的汽车络绎于途。晚上,车灯大开,道路彻夜通亮,炮兵已经到位,炮口瞄准海滩。东山在严阵以待之中,台湾却自朝鲜停战之后,再没派出成建制的部队登岸作战,来对东南沿海进行“东山式的袭扰”,再做“反攻大陆”的黄粱美梦。“西方公司”也逐渐停止支持台湾方面的活动,并于1955年在台湾关门。东山战斗由此成为国共两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作战。
战后七年,叶飞采纳谷文昌的建议,批准修建海堤以强海防,把八尺门与大陆连接起来,从此天堑变通途,孤岛成半岛。
摘自《 谷文昌:只为百姓梦圆 》一书。
“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
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登高望远,一脉相承。“人民英雄——国家记忆文库”由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联合发起、共同实施。系列作品以重要革命纪念设施、革命文物为主要线索,以人民英雄的杰出事迹和精神品质为主要内容,书写英雄,讴歌英雄,旨在重温民族复兴英雄史,打造新时代的《红旗飘飘》,为党史学习、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生动读本。
《谷文昌:只为百姓梦圆》
中 国青年出版社
钟兆云 /著
【内容简介】
《谷文昌: 只为百姓梦圆》以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为主人公,描写了他率领群众苦战风沙、根治旱涝、一心为人民造福的感人事迹。他把“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写在笔记本上,践行了一辈子。他发出誓言:“如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作品展现了一位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楷模。
【作者简介】
钟兆云,福建武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协副主席、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创会会长。现供职于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公室。系福 建省委宣传部特聘理论宣讲专家、福建省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
已出版《刘亚楼上将》《邓子恢》《叶飞传》《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赤子之心》《国之大殇》《父子侨领》《项南画传》《乡亲们》《我的国籍我的血》《海的那头是中国》等40 余部专著。 曾获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首届华侨文学奖、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福建省政府社科奖、百花奖、福建省文学奖等。
即刻拥有——
历史 | 人文| 美学 |科普|励志
联系方式
合作电话:010-57350596
邮箱:hezuo@cyp.com.cn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上标注。)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人世间》 中国青年出版社 梁晓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