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发展合作的变迁及中国的贡献
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继续推进全球层面的国际发展合作,连续在6月22—24日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等重要场合系统阐述中国对国际发展问题的立场,根据新的国际形势,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要把发展置于国际议程中心位置,推动促进发展的国际政治共识,提出“只有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人权才有基础”;二是阐明了发展的开放性质,提倡全球的发展伙伴关系和南北方相向而行,批判了保护主义,提出了“金砖+”方案;三是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包括“促进经济复苏”和“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25项内容和含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数字时代互联互通等八个领域的32项举措的成果清单。此外,习近平主席还宣布,中国将把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并在30亿美元基础上增资10亿美元,表现出中国对国际发展的坚定承诺。
全球发展倡议展现“大国应有的样子”
在全球范围内观察,全球发展倡议有两个特别之处。第一个,美西方国家也在各种场合提出全球性的倡议,比如G7提出的所谓“让世界更美好”,“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倡议”等。但是,这些所谓的全球性倡议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排他性,并非真正的“全球性”和“共同性”。第二个,很多中小国家也有好的认识和想法,但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影响力,难以引领全球。因此,解决全球发展难题,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催生了全球发展倡议,给予中国逐步成长为全球性大国的机遇,逐步形成中国的全球吸引力系统。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的样子越来越清晰。
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构建路径及中国参与
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既是中国参与全球发展治理的重要途径,也是联合国发展议程的重要任务。联合国对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内涵诠释,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得到体现。6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指出,发达国家要履行义务,发展中国家要深化合作,南北双方要相向而行,共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掉队。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实质,是以全球实现共同发展为目标,通过南南合作、南北合作等方式共促全球发展。具体做法囊括了消除贫困、缩小发展差距、共同繁荣和实现人的发展等方面。需要强调的是,要在平等关系的前提下共谋发展。即不能人为附加援助条件干涉他国发展、尊重各国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以协助欠发达国家或地区提高发展能力为主要方式。
从“全球治理”到“全球发展”:全球化时代核心概念的变革向度
“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概念的提出及被推向“学术层次”至今已近30年,目前或最应反思的是,对它的阐释和研究应转入追求某种逻辑自洽的“道德诉求”,还是应回到这个议题产生的本源,坚持现实问题导向?
新概念的产生必然用以描述或展望一种新的政治现象。由于诸如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等机构的长期致力于宣传推广,以及经济全球化、移动互联技术对世界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人类日益直观和强烈地感到,所谓全球化时代和全球治理,并非冠以“全球”和“国际”之名的幻象抑或某种短暂的现象,而是世界和人类无可逆转的基本存在方式走向。“经济动荡的海洋中不可能存在‘繁荣之岛’”,在一些领域,它已对很多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许多活动产生深刻影响。
以高质量伙伴关系引领国际发展合作
完善全球发展治理,汇聚发展合作全球合力。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在国际发展合作中的统筹协调作用,继续推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机制将发展问题置于多边议程核心地位,有效凝聚各方共识。持续深化南北合作,不断推进南南合作,形成发展领域国际合力。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培育发展新动能,携手实现开放、包容、普惠、跨越式发展。
推动全球发展迈向新时代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全球发展事业面临众多阻碍。世界经济复苏失衡,全球贫困率出现多年来的首次回升,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问题愈发严峻,发展鸿沟、免疫鸿沟不断拉大,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前景更加黯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带来新动力和新机遇。在此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提出,我们要认清世界发展大势,坚定信心,起而行之,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推动全球发展,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
编辑:张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