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五集纪录片《捍卫公益之诉》,从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古村落保护、个人信息保护三大关乎民生和公众利益的主题着手,通过一系列典型案件,带您见证中国特色公益诉讼检察制度的发展轨迹和价值内涵。11月26日起,每天12:3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CCTV-1)《今日说法》栏目特别奉献。
第五集
《守护个人信息安全》(下)
2022年8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10.51亿,域名总数为3380万个,应用程序232万款。
近年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围绕人民群众切身需要,聚焦法定重点领域啃硬骨头、打持久战,同时,积极稳妥进行检察公益诉讼新领域探索,办案规模稳步增长,办案力度持续加大,办案质效持续提升,彰显了公益诉讼检察独特的制度效能与蓬勃的发展活力。
乱象丛生:公民个人信息
如何被违法收集、利用?
如今,App过度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问题普遍存在,有的App甚至强制索取用户权限。这不仅影响到了用户的体验,还严重损害了个人信息权益。
2021年3月9日,首都机场公安民警控制了犯罪嫌疑人张某,从扣押的手机中发现了张某有多次购买航班信息的记录。经过深挖彻查,牵出了某航空公司客服代表秦某、李某。调查查明,2020年至2021年,秦某、李某以出售他人的航班行程信息,包括艺人航班信息非法获利,已经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2022年3月31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这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检察机关认为,在被告人出售艺人个人信息的过程中,也造成了不特定公民的个人敏感信息外泄,并且无法对这些信息的去向与用途加以限制,极易造成更大的社会风险,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在办理这起案件的过程中,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加强了沟通。他们一致认为,秦某和李某的行为不仅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还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检察机关应当依法向两名被告人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022年4月22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本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秦某、李某、张某、徐某四人均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到三年不等的刑罚。同时,秦某、李某三年内被禁止从事航空客服代表类职业。法院还支持了公益诉讼起诉人提出的全部诉讼请求。
源头治理:
重庆市检察院与相关职能部门
筑牢信息安全屏障
2021年4月,重庆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们也将目光聚焦到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领域。App过度收集、使用用户信息的问题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
每隔一段时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网信办都会向社会通报一批违法App名单,将涉事企业的违法情形告知社会公众。办案检察官们决定,从这些名单中梳理出案件线索,对注册地为重庆的App进行重点排查。为了全面掌握重庆市App运营现状,他们选择了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App进行抽查。经过上百次抽检,办案人员发现这些App存在数十项违法违规情形,包括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强制索取非必要权限等情形,侵害了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
2021年8月19日,重庆市检察院会同当地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信管理局、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App违法违规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案件磋商会”。与普通的座谈会有所不同的是,这次磋商会也是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中一项重要的法定程序。
这次磋商会,重庆市检察院、网信办、通信管理局、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五部门达成共识,并最终形成《关于加强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协同治理工作的意见》。《意见》确立了针对App监管的六大机制,即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信息通报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线索移送机制、联合处置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日臻完善
时光荏苒,全国检察机关办理的一系列典型案件,见证着中国特色公益诉讼检察制度的发展轨迹。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从以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为代表的四大法定领域,到未成年人保护、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等新增法定领域。检察公益诉讼的触角,直抵人民群众的最大关切。
从“以事立案”“一体化办案”到“提级管辖”“异地管辖”“双赢多赢共赢”的办案理念。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公益司法保护“中国方案”。在新的发展时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这一年轻的司法制度,必将为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今日说法》特别节目《捍卫公益之诉》之《守护个人信息安全》(下)。
(央视《今日说法》 CCTV今日说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