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柯艳娇 陈倩琳
嵊山岛地处浙江省舟山群岛东北部,距离公海仅24海里,是我国最东边的住人岛屿。作为祖国最东边的海岛法庭,浙江省嵊泗县人民法院嵊山人民法庭依海而兴、逐梦蓝海,充分展现“小法庭也有大作为”的勇气和担当,不断融入新时代地域特色和元素,努力打造海上“枫桥式人民法庭”。
“嵊山法庭以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抓手,积极打造‘海上枫桥经验’,通过创设‘小岛法官’工作机制,将司法服务下沉到每一个住人岛屿,常态化服务乡镇、企业和社区(村),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基层治理添能增效。”嵊泗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碧波表示。
服务下沉
搭建司法为民“连心桥”
嵊山法庭管辖区域包括嵊山镇和枸杞乡,常住人口约1.85万人,分布在嵊山、枸杞、壁下三个海岛。嵊山法庭共有5名干警,他们常常定期横跨三个辖区住人岛屿为群众“问诊”——走访陈钱山村时,村干部反映镇政府和村民签订置换土地协议的纠纷情况;走访庙干村时,村干部提出补办不动产权证问题……面对群众的问题,法官一一解答,切实为群众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司法服务。
2023年4月28日,浙江省嵊泗县人民法院嵊山人民法庭法官(中)在枸杞乌沙码头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摄影 张艺潆
通过创设“小岛法官”工作机制,嵊山法庭在9个行政村建立37个“法官驻村联络站”,为每个社区(村)指定一名结对法官。结对法官每月到结对社区(村)实地走访或者电话回访,通过当地干部了解群众诉求,及时提供司法服务。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嵊山法庭干警已经走访社区(村)85次,指导或推动调解纠纷150余件。
7月24日晚7时,随着一起涉相邻权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在调解书上签字确认,嵊山法庭又一起“夜间庭审”案件调解成功,这是嵊山法庭法官助理张荣今年以来参与的第11次“夜间庭审”。“老百姓怎么方便,我们就怎么办案。”张荣介绍,“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我们还会详细了解当事人渔业生产船舶类型、渔业捕捞作业规律,根据不同的休渔期和渔区生产规律等实际情况确定开庭时间。”
在日常工作中,嵊山法庭干警充分尊重渔业生产规律,因地制宜调整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嵊山法庭共开展“夜间庭审”“假日庭审”28次,为海岛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靠前解纷
助力“海上牧场”振兴
嵊山法庭辖区盛产贻贝,万亩贻贝养殖基地被称为“海上牧场”,贻贝养殖业作为当地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是不少岛民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海上养殖环境特殊,纠纷时常因养殖桁地受损而起,因为这涉及养殖户核心利益,若不能及时化解,将会导致矛盾升级。”嵊山法庭法官陈遵义介绍。为此,嵊山法庭联合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等联动成立“海上牧场调解室”和“百年渔场调解中心”。陈遵义作为调解中心的一员,配合开展贻贝买卖要素审查、法律风险提示等针对性法律指导,第一时间帮助掌握矛盾纠纷点、分析法律风险点、化解潜在争议点。
“这次多亏了你们,要不是你们帮忙调解,我损失可就大了!”嵊泗县枸杞乡干斜村贻贝养殖户老邵向陈遵义表示感谢。因受台风影响,老邵的养殖桁地被另一户老张家养殖桁地覆盖,导致两家养殖桁地混同在一起无法区分,因此产生纠纷。“海上牧场调解室”相关工作人员得知后,立即通知老邵和老张到桁地进行现场勘查,并邀请陈遵义加入,组织双方坐下来协商。最终,在陈遵义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将桁地重新进行了划分。
“海上牧场调解室”成立以来,共化解涉贻贝矛盾纠纷46件,覆盖养殖户40余家,指导调解贻贝养殖纠纷19次,“百年渔场调解中心”共化解各类涉渔纠纷100余件。
数字赋能
实现“诉讼不离岛”
“多亏了你们帮忙,现在第一笔赡养费已经到账了!”一见到嵊山法庭法官牛艳红,叶老伯赶忙上前握住她的手,连连道谢。三个多月前,行动不便的叶老伯就赡养费问题起诉远在舟山本岛的女儿,在嵊山法庭的指导与帮助下,叶老伯通过“共享法庭”在家门口就将纠纷成功化解。
去往位于舟山本岛的其他法院开庭,需要倒两班船、三趟车,单程就要花去大半天的时间,遇到大风大雾还可能碰到停航,年逾七旬的叶老伯经受不住舟车劳顿,便来到了枸杞乡里西村村委会寻求帮助。里西村村主任叶兰芬了解情况后,随即联系了牛艳红,并在她的指导下帮助叶老伯完成跨域立案。几天后,叶老伯在村委的“共享法庭”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与在舟山本岛其他法院开庭的女儿完成了“隔海”庭审,最终双方就赡养费支付问题达成了和解。
“通过‘共享法庭’‘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等数字技术运用,当事人的立案、调解、开庭都可以由法官在线上解决,享受‘一条龙’服务。”牛艳红介绍,“相比普通的辖区法庭,‘共享法庭’通过与社区(村)联动,以‘一屏一线一终端’为标准,配置更为简单,提供诉讼服务也更加便捷。”
与叶老伯一样,有法律服务需求的当地老百姓,同样也在享受着数字赋能带来的司法便利。针对辖区嵊山、枸杞、壁下三岛悬水相隔的现状,嵊山法庭在三个下辖住人岛屿各村社设立共享法庭点位12个,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就近跨域立案、参加庭审、调解诉讼等一系列在线技术支持,帮助当地老百姓真正实现“诉讼不离岛”。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嵊山法庭已累计提供跨域网上立案、在线调解、远程开庭、远程送达等服务300余次。
东崖有涛,法以平之;潮头解纷,守护正义。下一步,嵊山法庭将继续用最智慧便利的办案方式和细致入微的司法服务守护正义,守护海岛的人间烟火气。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3年第15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25期
编辑/徐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