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本回写观音院主因贪婪而殒命。
暴露钱财会引来灾难,这是古代小说中常见的情节。在这一回里,见宝起意的不是妖魔、强盗,而是在佛门中修行近三百年的观音院主。观音院主金池长老虽然修行多年,但他出场时的服饰已经暗示这是个只爱修饰不重修心的假和尚;在接待唐僧师徒时,不是谈经论道而是请教“有甚么宝贝,借与弟子一观”,不是展示对佛理的领悟而是炫耀自己的七八百件袈裟;在骗到唐僧的袈裟后,他竟然会嚎啕大哭,感叹“若教我穿得一日儿,就死也闭眼,也是我来阳世间为僧一场”。作为受佛法熏陶数百年的方丈竟是如此模样,可见面对顽愚,佛法也不是度尽众生。
在小说中,观音院清幽高雅的外在环境与观音院主耽于物欲、杀人夺宝的险恶内心形成强烈的反差,在这种反差对比中,更容易让读者领悟理想的佛性与现实的人性。
这一回里唐僧关于“财不外露”的议论,使他在迂腐呆板之外多了几分世俗的精明色彩;而孙悟空,在面对众僧的阴谋时,表现的还是他一贯的性格——以牙还牙,观音院火起,他不但不灭火,还加上一阵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