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不再纠结于“被爱”的标签,不再将自己置于被动的客体位置,我忽然发现生活变得轻松自在了许多。
我经历了成长,领悟到爱并非宏大的概念,它细微而具体,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点点滴滴汇聚成流,最终融入生命的长河。这条长河,当然不仅仅由爱构成。
我对小猫小狗怀有爱意,对朋友和家人更是如此,并且我逐渐学会了如何让我所爱的人感受到我的爱,尽管方式可能还有些笨拙。
我深知任何关系都是短暂和有限的,因此我选择珍惜那些交谈中的幸福瞬间。有去无回是常态,对他人的期待往往成为自我压抑和内心的暴力。所以我不再关心他人对我的爱的重量,那对我来说已不再重要。我不再执着于成为谁的唯一,也不会强行与任何人绑定。
现在我与任何人的关系都是偶尔相见,或许这样的关系更加稳固,因为没有开始,也就无所谓结束。我们相见的次数并不多,自从我意识到自己可以成为任何关系的主导者后,几乎都是由我来决定是否相见,何时相见,以及何时告别。我很享受这种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却又偶尔有点小失控的安全感。
人们无法通过一段完美的关系来寻找完整的自我,而是通过完整的自我去体验完美的关系。如果自身不完整,即使遇到再完美的关系,也只能投射出自己的不完整。
在感情的世界里,有些声音永远无法被听见,有些话语隐晦如谜。爱情是一种奇妙的存在,它能让两个陌生人紧密相连,亲密无间。然而,当爱情消逝,那份情感的纽带一旦断裂,两人又瞬间变得形同陌路,毫无瓜葛。
我曾读到一句话:“和喜欢的人分手时,你不仅是与对方告别,也是与过去的自己、被爱的自己告别。正因为分手实际上是与自我告别,所以才会那么痛苦。”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有人说,一段感情最大的创伤是失去爱人的能力。但我想说的是:去爱,去失去,要不负相遇。被爱时,好好珍惜;不被爱时,就寻找自我。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人不能被困住,更不能被自己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