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读《乡愁》
2024-02-24 08:54  浏览:908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速企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速企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____余光中

对我而言,余光中先生的诗是种子,很小的时候读到并不能理解它想要表达的意蕴,但却被它唯美又舒缓的节奏,小提琴般的梦幻与忧伤深深打动,给少年的我种下了一颗诗情的种子。

记得那个年代,几乎每一个女生都有一个漂亮的笔记本,或用来记录自己的小秘密,或书写自己的心情,或用来摘抄美文、美句。而我属于第三种。

而这本蓝色的本子独属于余光中先生,从头到尾都是他写的诗,每首诗并配有自己画的插画。那时的我们所有的特长都缘于热爱,来自模仿,最后精于热爱,这样的本子从小学到高中我抄了满满十几本。从小学的成语故事,到初中的诗歌,三毛,余光中,老舍,鲁迅……先生们都来我珍贵的“本子屋”做过客,为我留下热爱文字的种子。

读懂《乡愁》时,我也长大了,读懂了先生渴盼回归与团聚的痛与盼。

先生娓娓道来,如一首船歌:以“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和“而现在”……为线串起那些如珍珠般逝去的时间,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将看不见摸不着的乡愁具象化,使之变得触手可及。

母亲不识字,记得小时候母亲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让我给她读老家亲人写给她的信,反反复复至少读三四遍,然后母亲整整齐齐地将薄薄的信纸叠成四四方方的豆腐块放入信封,然后掀起褥子一角,将信封稳稳压在枕头的位置铺平。仿佛枕着它就能随着那枚小小的邮票梦回故里。

再长大些,时代的飞速发展,信变成了稀罕物,在外求学与母亲的联系由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维系,往往母亲还在絮叨,我们的心早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那时的乡愁是什么呢,大概是饭票和新衣服能否及时拥有吧。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每一个人最后的乡愁,终将会变成了一方矮矮的坟墓。那里埋葬着的是对亲人的思念,是无尽的遗憾。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成为不朽的精典是因为它并不仅仅囿于乡愁,它还蕴含了对历史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打动人心的诗永远是它蕴含的深意和真挚的情感。

再读《乡愁》,我也变成离乡背井的游子。不再年轻,母亲更是年迈,忽然就想起母亲电话里颤巍巍的声音:“幺啊!到地方给我打个电话,妈妈听到你的声音就行 就安心了。”我总是敷衍地应着,回头一忙就忘记了,母亲该是多么地挂念啊,我真是不孝。每当夜深人静时,母亲肯定会喃喃自语:“幺儿到了吧!哎,也不知那里天气怎样?”母亲定是会如此挂念。眼眶涩涩的,我真是不孝啊!

《乡愁》是一首永远也写不完的诗。因为乡愁是永恒的,它终会伴随着你,伴随着我,终其一生,归于坟墓。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心中总有一个地方是留给家的。那里有我们的根、我们的魂、我们的梦。

打个电话吧!别让那个挂念你的人空落落的等候。

发布人:ae7b****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